top of page

HATCH 系列 ‧ 台北之一 | 當城市消失之際,我們來談談現代性

馬可·波羅给忽必烈講所見過的城市,天就要亮了,他說:「陛下,我已經把我所知道的所有城市都講给你聽了。」

「還有一個你從没有講過。」

——卡爾維諾,《看不見的城市》

 

HATCH作為一個實驗性的策展團體,我們想討論一些困難而重要的問題。事實上,現代性作為一個當代文明的重要課題,我們可以從各方面來討論,譬如在哲學上牽涉對於理性主義的批判,在經濟上與工業文明有千絲萬縷的關係,在政治上聯想到新自由主義,在殖民的討論中則是第三世界面對西方優勢文化的問題。因為牽涉的問題既廣且深,以至於當創作者試圖接觸此一問題時,往往會變成一個精巧的註腳,一個夾雜在學術與藝評之間的橋樑,一個引發兩者展開的刺點。

 

但是創作者的觀點是什麼呢?創作者對於現代性的經驗以及由此提出的問題又是什麼?為了觀察這一點,我們提出了城市作為單位,讓本來分屬不同創作脈絡的作品,重新分解並組合在一起。其中,城市與現代性的關係是顯而易見的,在台灣的城市之中可以看到自由民主的體制、以個人為主體的公民、面貌相似的現代建築,乃至於一種超越國族的認同,我們幾乎可以視城市為一個現代性的載體。而生活在其中的人,不論對於現代性的論述了解與否,都在不知不覺中展開回應,心靈敏銳的創作者自然也不例外。然而創作者的回應並不一定精準的對應上述的現象,創作者是在自己的心靈世界之中與現代性對話,有時甚至於創作者本身都沒有意識。而最特別的是,城市在這些作品中竟然看似消失,所有現代性的徵候好像都為創作者視而未見。

 

但是我們仍可以從參展的作品中觀察到一些徵象,譬如藝術家不約而同的表現一種自城市之中出走的經驗,但當他們拍攝一些類似鄉下的畫面,那個鄉下的樣子卻又並非那麼飽滿而清晰。此時城市像是一種原罪,如同原罪在信仰之中如何令人沮喪卻又啟發人性,創作者也想要洗清城市性格,卻又同時想要由此開展出自我的個性。又或著創作者有一種與自我異化的焦慮,而這可能是由於在城市之中不斷遷徙的經驗,每一次的移動,都如同自我的一次崩壞跟再次的增生。

 

也有創作者的確捕捉城市的樣貌,裡面巨大的人造物(廣場、大樓)讓我們熟悉,但是同時卻又有一種異樣的氛圍悄悄地摻入其中,使得一切變得陌生。此時城市變成一個過於熟悉以至於可以拿來凸顯差異的手段。還有那些城市之中被遺忘的角落,過去他們可能成為自由派攝影師彰顯人味的素材,但是現在它們就真的是一片死寂。我們如何面對這樣的地方,事實上也是在詢問,在一個萬事萬物皆有定名與價值的現代文明之中,我們如何去面對全然的沒有意義。

 

另一個關於城市的轉喻是框架,相片、雕塑、乃至於劇場本身就是由框架組成,他們在一個有框架的空間,譬如窗戶、舞台或是方正的房間呈放,當這件事被創作者意識到,他們一方面將此納入創作的元素,作品因而向外延伸。但是另一方面,框架也使得作品與城市均質,成為一個可以被認同的單位。在方正的城市之中,有著方正的展場,盛放方正的作品,究竟什麼才是真正的主體?

 

不論是出走的經驗、異化的氛圍或是框架的掙扎,它所反映的是一種無法化為單一的狀態,一種主體與對象、理念與內容之間的分裂。這本是典型的現代性觀點,但是於此同時創作者又表現了強烈的懷疑、過渡與不斷的後設,遊蕩在作品之間。而此對「自知主體」的不確定,正是對於現代性的反思,而台灣的獨特環境,讓此種懷疑與對現代性的學習同時發生,我們不論待在城市之中,或是離開城市,我們永遠無法自然而然地看待所處的世界,所以我們只好假裝城市這個概念消失了,然後我們可以談談心中隱而未宣的困境。

策展論述
特別感謝

HATCH 籌畫: 李于一

客座策展人: 汪正翔

場地協力: 畫布

bottom of page